高低溫沖擊熱流儀的測試原理及方法
一、測試原理
高低溫沖擊熱流儀通過氣流控制技術實現快速溫度變化,模擬產品在溫度環境下的耐受性。其核心原理包括:
氣流密閉空間形成
試驗機輸出高溫或低溫氣流,通過氣流罩將被測樣品包裹,形成密閉測試腔。
氣流在腔內循環,使樣品表面溫度快速均勻變化,完成高低溫沖擊試驗。
局部獨立沖擊
針對元器件(如IC芯片)可單獨隔離測試,避免對周邊器件造成影響。
溫變速率可達30~40℃/min,遠超傳統冷熱沖擊試驗箱。
制冷與加熱系統
制冷:采用雙級復疊式壓縮機或電子膨脹閥調節制冷量,結合無氧銅管焊接技術,確保低溫工況下能耗降低30%。
加熱:通過高功率加熱管快速升溫,配合溫度傳感器實時反饋,實現精準控溫。
振動與降噪設計
壓縮機安裝彈簧減振器,制冷管道采用圓弧彎設計,避免振動導致泄漏。
機箱內壁覆蓋波浪狀消音海綿,運行噪音低于60dB。
二、測試方法
高低溫沖擊測試主要分為兩箱法和三箱法,具體步驟如下:
1. 兩箱法
操作流程:
將樣品置于測試箱中,通過閥門快速切換高溫/低溫氣流方向。
樣品在高溫箱和低溫箱之間交替轉換,實現溫度沖擊。
適用場景:
適用于體積較小、可快速轉移的樣品。
溫變速率較高,但溫度均勻性略低于三箱法。
2. 三箱法
操作流程:
樣品固定于測試箱中心位置,高溫和低溫氣流分別通過獨立管道進入。
通過調節氣流比例,實現溫度的快速升降。
適用場景:
適用于大尺寸樣品或需保持樣品靜止的測試。
溫度均勻性優于兩箱法,但溫變速率略低。
3. 測試參數設置
溫度范圍:根據需求設定高溫(如+150℃)和低溫(如-70℃)極限值。
駐留時間:樣品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中的停留時間(如5分鐘)。
轉換時間:溫度切換的過渡時間(如10秒)。
循環次數:設定溫度沖擊的重復次數(如100次)。
4. 數據記錄與分析
測試過程中,設備自動記錄溫度曲線、樣品外觀變化(如裂紋、變形)及功能特性(如電氣參數)。
通過數據分析,評估產品在溫度下的可靠性,為改進設計提供依據。
三、技術優勢
快速溫變:從-55℃到+125℃的轉換時間僅需10秒,滿足高要求測試標準。
節能設計:采用氣液旁路調節、蒸發溫度調節等技術,低溫恒溫時無需加熱平衡,運行功率降低50%。
安全保護:具備壓縮機吸排氣壓力自動保護、過載保護等功能,延長設備壽命。
四、應用領域
電子行業:測試電路板、芯片、電池等在溫度下的性能。
汽車工業:評估汽車零部件在高溫、低溫環境下的可靠性。
航空航天:模擬航天器在太空中的溫度條件。
材料科學:研究材料在熱脹冷縮下的物理和化學變化。
通過高低溫沖擊熱流儀的測試,可有效發現產品設計缺陷,提升產品在實際使用中的穩定性和壽命。